范建中,作为当今紫砂壶艺传人中的杰出代表,出生于陶都宜兴的范氏制壶世家。从小受到祖辈壶艺的熏陶,他对紫砂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8年,他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学习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并得到了多位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如吕尧臣、何道洪、李昌鸿和高级工艺师葛军的指点,技艺得以长足提高。
范建中在手工制作上讲究精雕细刻,同时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感。他的作品集工艺、绘画、金石、雕塑于一体,展现出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这些特点使他的紫砂壶不仅成为艺术品,更具有收藏价值。例如,《雄风》这把壶就被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收藏,彰显出其作品的艺术高度和社会影响力。
从技术层面来看,紫砂壶的“形”千变万化,这是因为具有投资和收藏价值的紫砂壶皆由手工制成。范建中的作品讲究线条挺拔,装饰美观而不累赘,体现了手工匠人对紫砂壶的理解与期望。他充分运用五色陶土的色彩图案变化,在创作中方圆并施,手法独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东坡提梁壶》和《山水汉铎壶》,前者器型规整,所制壶嘴短小上趋,壶较大;后者所绘山水画意境深远,布局合理,二者均获得了2005年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工”是紫砂壶价值的灵魂所在。一把壶的制成要经过几十上百道工序,只有每一道工序精心制作,才能恰如其分地体现紫砂泥的温润特性。范建中在泥料选择上极为讲究,他选用原矿朱泥等优质材料精制而成,砂料纯正,质地细腻,泥色莹润雅致。在制作过程中,他注重细节处理,确保点、线、面的过渡转折清晰流畅,使整体形态端正无别扭之处,细节上当直则直,当曲则曲。
自观堂或福道堂等平台也对范建中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赢得海内外人士青睐,尤其深得港、澳、台及东南亚酷爱紫砂艺术者、收藏界的肯定和推崇。许多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刊物刊载,如《紫泥新韵》、《鉴赏珍玩》、《壶论》等,进一步提升了他在紫砂界的地位。
范建中的一些代表作还包括《腾飞壶》,该壶获得2004年第六届中国上海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六方竹趣》同样荣获2004年第七届中国上海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并于2005年被中国宜兴市博物馆收藏;还有《年年有余》壶,则获首届秦皇岛中国宜兴紫砂作品展银奖,同年被中国无锡市博物馆收藏。
综观范建中的艺术人生,他不仅继承了传统紫砂工艺的精髓,还不断探索创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每一件作品之中,使其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让他在紫砂界的职称和荣誉方面排名前列,被认为是紫砂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对于紫砂爱好者来说,范建中的作品无疑是一场视觉与触觉的盛宴,值得细细品味与珍藏。这让我想到,紫砂壶不仅是饮茶工具,更是承载文化与情感的艺术品,范建中的创作正是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
壶涂大侠【紫砂鉴定评估专家】
江苏宜兴人,头条专业认证收藏家也是紫砂文玩类鉴定评估专家;
服务壶友15000+,链接制壶人5000+;可帮忙看壶,可帮忙挑壶、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