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手工壶,古已有之。在明末时大彬以前,大部分紫砂创作都是用「外木模层累成型」。但由于开模水平低下,精度感人,形制品种单一受限,大彬便研发出一套「围片慢轮拍打成型」,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谓的「全手工壶」,极大的解决了木模精度低下、品种单一的痛点。解放后,为了增加单一品种生产效率,规范形制,国营紫砂厂根据现代石膏开模技术,先后设计生产了「水平石膏模具」、「仿古石膏模具」、「茄段石膏模具」等茶壶身筒外模,以供大批量生产。一直以来虽无明确定义,半手工壶就是丁山本地通俗意思所说的「模具壶」。
粗略估计,丁山目前仍有数万人依靠石膏模具过活。跑量的,一天可生产10只;精工一些的,一天可做2-3只。但其中很多人还不知道,他们的大难就要临头了。
因为丁山出现了一种江西景德镇陶手带来的新工艺——「滚压成型」。


「滚压」的原理其实很简单,这头猛兽配有一个高速旋转的转头、一副外模、一块被扔在模具中的泥料。机器开动,转头压入外模,转头利用离心力均匀的把泥料打在外模上,身筒成型。整个过程不超过10秒。
身筒成型后(完美的离心力,使得线杠、内壁、子口也同样完美),再由人工接嘴接把、简单了坯。滚压机不挑泥料,无需添加任何其他成分,可以制作市面上所有的圆形光素器。
肯定有朋友会产生疑问,那滚压壶和半手工壶会有哪些区别呢?
答案是……没有区别。
灌浆壶、手拉坯、机车坯,因为其极易分辨的特征,导致它们无法取代半手工。但滚压壶,它的工序、原理,和半手工壶几乎是一样的。唯一的特征就是身筒(以及其附属的子口、线杠)的工艺更精细,胎壁更均匀。简单的说,滚压壶的品相更好,价格更低(综合成本可以做到百元以下)。
但嘴、把仍只能由人工拼接,由于滚压的主要特性是高效低价,那么往往不会在这一块投入太多成本。因此,如果您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一把身筒工艺几乎完美,但嘴把型体不妥或工艺不佳的商品壶,那么有较大概率是一把滚压壶。
据圈内消息,在某东上很火爆的一个紫砂商铺,千元以下的,已基本“铺装”滚压壶。
写到这里,思绪万千。一方面是对于丁山半手工从业者命运的担忧:很多工手大呼今年没生意,其实他们只是不知道有一种工艺更“好”的“新”方法在渐渐的取代他们,等待着他们的是温水煮青蛙还是快速死亡?另一方面,关于消费者:花了更少的钱,买到一把看起来更漂亮的所谓「半手工壶」,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抑或,这就是一种无法阻挡的趋势?
再有,近些年积极涌现的“有品位、有良心”,标榜情怀的壶贩们,你知道你卖的是滚压壶吗?我认为大部分不在生产一线的从业者并不知道。如果知道,你会明确告诉用户吗?
也许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取代了《圣经》抄写员,但天朝的书法家从未失业过。可能,这也是笔者一直以来专注于传统全手工制壶的一部分原因:一种对未知混乱的恐惧。
这个看似平静却兵荒马乱的年代,唯有独善其身。共勉!!!
如果我写的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或者分享。
最近开设了微博:紫砂清凉杂记-全拉瑞,欢迎关注。
(头图拍于丁蜀镇青龙河广场,iPhone)
转载请注明:紫砂壶专业知识分享 » 紫砂知识 » 紫砂的所谓内幕(十)半手工壶,即将灭绝
壶涂大侠【紫砂鉴定评估专家】
江苏宜兴人,头条专业认证收藏家也是紫砂文玩类鉴定评估专家;
服务壶友15000+,链接制壶人5000+;可帮忙看壶,可帮忙挑壶、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