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球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器型之一,其名称中的“掇”有落起来的意思,“掇球”即为落起来的球。这种壶型由清代制壶大师邵大亨首创,他以莲子壶为原型,去掉了壶下的耳垂部分,转变成以球形为主的弧线造型。
这让我想到,在紫砂壶的历史长河中,几位制壶高手对掇球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就是邵大亨,他的作品被称为“大亨掇球”,壶体硕大、朴实浑厚,弯流嘴短小却曲线优美,整体气韵飘逸生动。
进一步说,到了道光和同治年间,邵大亨的同乡邵友廷在大亨掇球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处理与创新,创作出“友廷掇球”。邵友廷将壶身与壶口之间的弧形高度拉高,壶嘴也改为略直且更有冲力,壶身略显扁圆,壶盖呈现明显的半球形,整体更加圆融饱满。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民国初期的程寿珍也是制作掇球壶的一位名家。他是邵友廷的养子,继承了养父的技艺并加以发展。程寿珍制作的“寿珍掇球”壶身处理得更加饱满圆润,壶口扩大,壶盖隆起呈明显半球状,壶钮适度放扁,壶嘴弯曲弧度显著且力度强大,整个壶钮、壶盖、壶身在视觉上形成了三球重叠之势,极具特点。
以上三位制壶大师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时期掇球壶的风格演变,他们的作品都堪称掇球壶中的佼佼者,为紫砂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转载请注明:紫砂壶专业知识分享 » 茶与紫砂 » 掇球壶的来历,那些人制作的掇球壶比较厉害?
壶涂大侠【紫砂鉴定评估专家】
江苏宜兴人,头条专业认证收藏家也是紫砂文玩类鉴定评估专家;
服务壶友15000+,链接制壶人5000+;可帮忙看壶,可帮忙挑壶、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