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调砂和铺砂过的壶,非常的漂亮,像这样的紫砂壶泥料是怎么做出来的?泥料有没有问题?
先说一个事实,几乎每款泥料,都进行了调砂。
矿料在炼制的时候,通过筛子把经过碾磨的细粉(浆)和较大较硬的颗粒(砂)分离开来;根据筛子的目头,我们得到了60目、40目、24目等的颗粒。这时候并不是把颗粒直接拿出来炼制用以制壶,那样不易作出成品;或效果非常差,烧制变形,难看,喝着喝着茶没了(渗水)等。
直接用砂做壶的作者一般都是自学成才,没有师父告诉他不能直接用砂来做壶,于是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瞎做。我见过几位这种人,但目前只有一位还在坚持瞎搞。(可见拜个师父可以少走多少弯路)
直接用砂头来做的紫砂壶
得到不同目头的砂之后,(几乎所有)都会加入被筛下的浆,按照合理的比例调配,有的泥料砂头重一些,有的泥料浆头重一些,体现出不同的质感和美感。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冲砂或者调砂,不过是同一块矿石之间的冲砂或调砂。
砂头的粗细、比例,还影响到成品的成色、水色;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砂头还会化开,产生各种奇妙的变化。所以泥料的配制、炼制,在紫砂整个产业中,是最玄最神秘的。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习惯,有很多精妙的泥料由于缺乏配方记录、或纯净的配制环境,最终竟只能炼出一批,再难重现。
除了同一块矿石的调砂,当然还有同种类泥料、不同矿石之间的调砂。
比如说紫泥,有嫩泥有老泥。嫩泥在碾磨的过程中比较容易粉碎,最终得到了不少的浆。老泥在碾磨的过程中粉碎率较低,得到了大量砂头。
老泥还好一点,相对嫩泥比较容易成型,嫩泥由于内部支撑性差,很容易在烧制的时候变形,所以对于嫩泥,往往会在里面加入一些老泥的砂头,这样就好做一些,颗粒感也可能更丰富,更美观。
还有,就是不同种类泥料之间的调砂。我举一个常见的天然(自然形成)调沙——段泥与紫泥、朱泥共生。
紫泥和朱泥的颗粒,在段泥中非常清晰,缤纷繁复的不规则分布
不同种泥料之间的调砂,常见的还有紫泥冲段泥砂,朱泥冲段泥砂,不一而足。
再说到铺砂,是指在茶壶生坯表面嵌入其他泥料的颗粒,以达到别致美观的效果,比如顾景舟大师的僧帽:
矮沿高僧帽,顾景舟制
包括其爱徒周桂珍,也喜欢用这样的形式去演绎大部分重装饰的传统器型。铺砂是传统紫砂技艺重的一种,其实古人并不像现代的人,病态的追求原矿泥料、单种泥料,而只求韵味,只求天趣;因此我并不认为铺砂或者以上所述的任何调沙工艺有问题,或泥料是假紫砂泥。
我常说,紫砂整个行业最深的水就是泥料。这是由于从业人员的水平、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存在的大量变量、对独门技艺或配方的保护等引起的。这也是问壶紫砂学堂最近绞尽脑汁考虑如何能更精准表述行业现状的难点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转载请注明:个人分享紫砂壶知识 » 紫砂知识 » 紫砂壶调砂或铺砂是不是意味泥料不正
壶涂大侠【紫砂鉴定评估专家】
江苏宜兴人,头条专业认证收藏家也是紫砂文玩类鉴定评估专家;
服务壶友15000+,链接制壶人5000+;可帮忙看壶,可帮忙挑壶、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