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xinghcc

陈鸣远不单做紫砂壶,还做了一个紫砂笋!

yixinghcc 紫砂知识 2019-02-16 862浏览 0

"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08" alt="良心说壶,找不到靠谱的购买紫砂壶渠道怎么办?" inline="0"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style: none; max-width: 100%; display: block; margin: 10px auto;"/>

陈鸣远不单做紫砂壶,还做了一个紫砂笋!

陈鸣远款笋形水盂 南京博物院藏

这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笋形水盂高5.5厘米,宽18厘米,胎质细腻,呈土黄色。

它形若一横卧的竹笋,体态丰满。六片笋壳紧紧相叠,细密的筋脉根根清晰自如,根部笋痣刻面得惟妙惟肖,虫蛀痕迹表露自然,口注功能也合理,真可谓巧夺天工的紫砂珍品。

根部钤阳文篆书“陈鸣远”小方印。

笋形水盂 细节

据报道,这件作品是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1895-1934年)赠送给上海何天麟先生父亲的,档案记载着“1958年上海何天麟赠”。

同时,也有说法认为这件作品实则是紫砂泰斗顾景舟在上海仿古期间制作的。

不论是哪种情况,不可否认的是,这件作品的精湛工艺让紫砂的魅力得到了跨界的认同,即便不能辨别出它的具体材质,人们还是会对这样的作品一见倾心。

陈鸣远,清康熙至雍正年间宜兴人,传为紫砂名家陈子畦之子。在紫砂历史上,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个丰碑式人物。

他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余种,壶、杯、瓶、盒、罐、文房雅玩等样样都做。

他的作品深得藏家喜爱,所以一直以来仿品很多,真迹已相当少,尤其在市场上流通者更为稀少,精品大多被国内外博物馆或收藏大家所珍藏。

陈鸣远 松段 利永紫砂博物馆藏

实际上,清朝陶瓷生产无论在规模、分工或雇佣关系方面,比之明朝,都有明显的变化,制瓷业的成就也远远超过明朝。

当时,清朝有一个改变——废除明代的编役制度,实行“官搭民烧”。所谓“官搭民烧”就是把官府御窑的生产任务交给民间瓷窑去完成。这就普遍地提高了民窑精细瓷器的制作工艺。乾隆年间出现了“官民竞市”的局面。官窑、民窑互相影响、竞争的结果,促进了整个瓷业的发展。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废除匠籍。

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恢复御器厂后,御器厂300余名工匠与其他办事人役都“支领工值食用”。工匠有较多的自由,提高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些变化刺激的不仅仅是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器亦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繁荣昌盛。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中所藏的陈鸣远笋

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审美的时代更迭轮到了“写实追求”。

“具象审美”趋势出现在主流里,老的塑型工艺从不同材质相互融汇贯通,把写实的手法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于是这段时期就涌现出了大量“仿生瓷”,仿各种材质质感和形状的,都相当的有水平。

上海博物馆藏品

紫砂矿的产地陶都丁蜀,周边翠竹环绕,笋是最常见的,也是备受喜欢的事物之一。因此,以笋为题材的象生作品层出不穷。当年的陈鸣远亦是如此,吃着笋,玩着笋,做着笋。笋长大又是君子之竹,作为把玩最是合适不过。

当然,工具技术的大力发展对这种审美的实现有重要的作用。比如现在随便一个丝网印的瓷器纹样都比过去的斗彩要描填精准得多。3D打印让精模制范在数控机床的基础上可以更加厉害。

但是,艺术品的追求往哪个方向,这取决于所在时代的绝大多数成员的审美趋同。这个趋同,决定了工艺品用新技术时往哪个方向走。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壶涂大侠【紫砂鉴定评估专家】

江苏宜兴人,头条专业认证收藏家也是紫砂文玩类鉴定评估专家;
服务壶友15000+,链接制壶人5000+;可帮忙看壶,可帮忙挑壶、找人;

«    2024年11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