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紫砂陶艺大师,他对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顾先生热爱紫砂陶艺,将其视为毕生事业。他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实践,时刻保持谦逊怀疑的态度,即使名声日隆,也从未自满。
紫砂陶艺,这门源远流长的国粹技艺,在明代于景德镇和宜兴两地萌芽并逐渐兴盛。而在近现代,则是宜兴的紫砂陶艺在民族工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在宜兴壶坊辉煌谱系中,有一位大师级人物,他就是顾景舟老先生。
顾景舟,别号“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1915年出生于宜兴丁蜀一个书香门第。18岁时便继承家业,向祖母邵氏学习紫砂制作工艺,夜以继日地研习前人经验,不断磨炼技艺。
20岁前后,顾景舟的制壶造诣已入门,开始在业内小有名气。30年代后期,上海古玩商聘请他入店仿制明清名家作品,这为顾景舟日后成为宗师级人物奠定了坚实的技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顾景舟进入蜀山陶业合作社工作,任技术辅导员。他白手起家,以匠心和耐心,逐步培养起一批优秀的年轻工匠。顾景舟严格要求,从选泥到成型烧造的每一个程序都亲自指导,确保弟子们功底扎实。在他悉心培育下,涌现出徐汉棠、李昌鸿、周桂珍、沈蘧华等一大批后来成为国家级大师的优秀弟子。
可以说,没有顾景舟老先生默默耕耘,就没有今日宜兴壶坊辉煌一时的局面。
1956年,顾景舟被评为江苏省技术辅导员,三次作为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参加国庆觐见活动,由国家领导人接见。这成为宜兴紫砂界的最大荣耀。改革开放后,已经是楞五老人的顾景舟不敢懈怠,多次组织技艺人员仿制历代名作,努力提升宜兴的整体制作水平。为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古老而博大精深的工艺,晚年的他还亲自编撰了《宜兴紫砂珍赏》一书。这是中国第一本紫砂陶艺大师亲笔撰写的专著,对推动紫砂文化发扬光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说起顾景舟的艺术成就,则可谓是功底深厚,造诣高超。他一生临摹古作,早年曾临摹明代陈鸣远、邵大亨等名家作品,造诣高深,比肩古人。他的作品造型典雅流畅,又不失大气劲健,可称得上是开创了一代新风。在业内,有“壶艺泰斗”“一代宗师”之尊称。在拍卖交易市场上,顾景舟作品更是价值连城,很多都拍出了天价。这充分说明了业内对他超高的评价和认可度。
1993年,已经78岁高龄的顾老健步如飞,应邀赴台湾出席紫砂交流展。这位老者在宝岛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尊崇。大家争相请求大师题字刻款,向这位紫砂艺术宗师学习询问技艺心得。可以说,没有顾景舟老人这一生对紫砂艺术的贡献与发扬,就没有宁波民间所谓“一壶喜,两壶愁,三壶宜兴”的美誉。正是有了像顾老这样一代宗师的不懈努力传承,宜兴的紫砂工艺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1996年,宜兴这位让世人景仰的紫砂大师在81岁高龄仙逝。但是他对紫砂工艺的卓越贡献和开创,将丰富我们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他那种匠心与精神,也会感染和激励后来者,代代相传。
顾景舟老人毕生从艺六十余载,可谓笃定一生于紫砂,将毕生精力贡献给这门古老而深奥的工艺。作为新中国时期最杰出的紫砂大师之一,顾景舟为中国紫砂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开创的“顾派”艺术风格,对宜兴和中国的紫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顾景舟先生早年临摹古法,打下扎实基础,后来融会贯通,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线条流畅优美,造型简朴大方,注重整体比例协调,达到雄健严谨而又古朴典雅的效果。这些特征成为他作品的鲜明标志,影响了后世紫砂陶艺的审美取向。他擅长创作各类壶器,如石瓢壶、提梁壶、龙泉壶、僧帽壶等,无所不精。这些作品造型新颖,又不失古意,深受文人雅士喜爱。他还注重技艺传承,培养出大批弟子,使紫砂陶艺在新中国得以弘扬发展。
壶涂大侠【紫砂鉴定评估专家】
江苏宜兴人,头条专业认证收藏家也是紫砂文玩类鉴定评估专家;
服务壶友15000+,链接制壶人5000+;可帮忙看壶,可帮忙挑壶、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