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紫砂壶时是否应过于依赖所谓的“证书”,紫砂壶随壶的“证书”又有多少可信度呢?这个问题有很多壶友曾经问过。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这种“证书”的来历。在早期,手工制作的紫砂壶本就是小众玩意,以世代传承的手工作坊模式存在,买主与卖主多有口碑传播,不需要什么证书。
到了80年代中期,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紫砂壶逐渐成为投资品,买主与制壶者不再熟识,为了增加信任,制壶者便出具一个“证书”,写上自己的名字号码,作为保证。这可以说是证书的雏形。
到了90年代,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交易不再局限于本地,全国性的紫砂交易盛行起来。各地仿古壶大量涌入市场,制假售假也时有发生。为了应对买主的质疑,卖主们也进一步发展了“证书”这一工具。名称不再是随意的号码,而是冠以“紫砂鉴定中心”之类的名头,增加正规感。内容也从简单记录变成论述壶的历史渊源、作者生平、特点等,增加可信度。、
我记得00年代初,某拍卖公司尝试将其评估过的精品壶配上带防伪标签的证书,并称此举是“行业首创”。这类证书因其独特性而一度受到关注。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各种证书也逐渐被证伪,防伪标签和水印也可以复制。所以这波热潮很快就退去了。现今报纸书刊上也时有曝光某知名专家出具的证书被盗用的案例。
可见,任何形式的印刷证书,无论内容是否专业,形式是否考究,都可能是杜撰的。它的作用仅限于增加一点心理安慰,对真实性毫无保障。就像您说的,找人临摹签名,书写编号,都不是难事。所以我们切不可被表象迷惑,把这样的证书视为判断壶物的决定性依据。
那我们该如何判断一把壶的真伪呢?我认为还要回归壶本身。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审视:
首先是泥料,这是决定成品质感的灵魂。观察泥色的纯正度,肉眼是否可见杂质。手感细腻程度,经得起反复触摸而不沾手。擦拭壶身是否有砂粒脱落。这些都是原矿本山泥独有的特征。外山泥或掺杂泥就不可避免会暴露瑕疵。
其次是制作工艺的考究程度。举个例子,壶口是否经过精心整口,有无明显转折处;壶身线条是否流畅,有无拙劣之感;壶盖是否严丝合缝,开合是否顺畅。这些细节中的每一处都会反映制作者的功力。敷衍的工作必然会留下破绽。
再次是器型的设计是否匀称。一把好壶的每个部位都能和谐统一,不存在比例失调的情况。设计得不好的壶,即使制作精良,也难掩拙态。
当然,如果您购壶遇到疑难问题,也可以寻求专家学者的帮助。具备丰富知识和经验的鉴定专家,通过系统的鉴定可以清楚指出一个壶的优劣。这会比我们靠主观判断更全面准确。
凭良心讲购买紫砂壶还是要依靠我们对壶本身的仔细观察、鉴别,这需要时间积累,但会让我们在挑选时更有信心。不应过分依赖所谓的证书,要学会运用自身的判断力。
【温馨提示】本文中的配图为手工紫砂壶,敬请鉴赏!
转载请注明:个人分享紫砂壶知识 » 宜兴紫砂壶 » 买紫砂壶卖家给配的证书,到底是不是真的?
壶涂大侠【紫砂鉴定评估专家】
江苏宜兴人,头条专业认证收藏家也是紫砂文玩类鉴定评估专家;
服务壶友15000+,链接制壶人5000+;可帮忙看壶,可帮忙挑壶、找人;